首頁 >
華商文化 > 分享空間
來源: 日期:2016年10月11日 人氣:
世界著名油畫作品欣賞
1、肯特海灘 1827年 泰奧多爾.居丹 法國 264cm×420cm 布 油彩 巴黎 馬里內博物館藏
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場面,一個怵目驚心的瞬間:《肯特的海灘》描繪的是在狂風暴雨的海浪中即將傾復的帆船,人們紛紛逃離帆船,乘上救生船逃命,狂濤洶涌,人們在掙扎。在黑白兩色的對比中,表達的是生命與意志的不可戰勝。
2、不相稱的婚姻 1862 普基寥夫 (1832-1890)俄國 173cm×136.5cm 現藏于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在這幅作品中,畫家體現的是婦女命運的主題。特寫式的構圖,展示一個結婚場面:一個十六、七歲的少女正與一白發老者舉行婚禮,神父為他們祝福,新娘低頭無奈地默認了悲慘的命運,而成為新郎的老者則一幅傲慢的神情。畫家抓住了這一病態的社會現象,用自己的藝術揭露了卑劣的社會交易和對女性的摧殘。
3、希什金肖像 1880年 伊凡.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俄國 114cm×84cm 現藏于俄羅斯搏物館
《希什金肖像》是克拉姆斯柯依高產時期的杰作之一,這時畫家才45歲。作者真實的再現了希什金這位俄羅斯大自然“歌手”的外貌特征,一幅連腮美髯,性格開朗。
4、深淵 (又名:夏天的傍晚) 1892 伊薩克.伊里奇.列維坦 (1861-1900) 俄國 150cm×209cm 現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深淵》取材于民間故事:故事講的是一個磨坊主的女兒與一青年農民相愛,而女兒的父親堅決反對。設法買通征兵局,結果青年給抓去當了兵。(舊時俄國的兵役制是終身的)姑娘聞訊深感絕望,便從該橋跳入水潭。
5、月夜 1880 伊凡.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俄國 179cm×135cm 現藏于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這是一幅被人譽為“愛情詩”的油畫,它繼承了俄羅斯藝術的民族性與文學性,敘述了一個美麗的故事。畫家用銀灰色的調子,來渲染恬靜的夏夜,沒有微風,參天的菩提樹顯得神秘幽邃,夜色中的薔薇花散發出清香。這樣的時刻,一個穿白色衣裙的美麗少女,獨坐池塘邊的長椅上,她面前的池塘中漂浮著睡蓮和菖蒲。人物與環境處理得十分和諧,迷蒙的月光灑滿林中,恍若仙境,令人向往,使人陶醉。與作者伊凡.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1837.5-1887.3)9年前完成的《五月之夜》,可稱為姊妹篇。
6、白樺林 阿爾希普.伊凡諾維奇.庫茵芝 (1842-1910) 俄國 97cm×181cm 現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庫茵芝在1880年舉辦了一次只展出一幅畫的展覽會,展出的作品是他的名作《第涅伯河上的月夜》,轟動了彼得堡城,每日參觀者擁擠不堪。一年后庫茵芝又舉辦了一次只展出獨幅作品的展覽會,這幅作品便是《白樺林》。不知道大家還記得樸樹的校園民謠《白樺林》,或許就是從中獲得靈感呢?
7、伏爾加纖夫 1870-1873 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44.7-1930.9) 俄國 131.5cm× 281cm 圣彼得堡 俄羅斯博物館藏
《伏爾加纖夫》是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 (1844.7 -1930.9)在19世紀80年代初創作的批判現實主義油畫中的杰作。這是畫家親眼目睹的情景,成為揮之不去的記憶,列賓決定把這一苦役般的勞動景象畫出來,狹長的畫幅展現了這群纖夫的隊伍,陽光酷烈,沙灘荒蕪,穿著破爛衣衫的纖夫拉著貨船,步履沉重地向前行進。纖夫共11人,分為三組,每個形象都來自于寫生,他們的年齡、性格、經歷、體力、精神氣質各不相同,畫家對此都予以充分體現,統一在主題之中。全畫以淡綠、淡紫、暗棕色描繪頭上的天空,使氣氛顯得慘淡,加強了全畫的悲劇性。
8、伊凡雷帝和他的兒子(全名:1581年11月16日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兒子) 1885年 列賓 俄國 199.5cm×254cm 現藏于莫斯科特列恰柯夫美術館
在80年代列賓的2幅最大的歷史畫便是《查波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的信》與《伊凡雷帝和他的兒子》。該畫選擇了伊凡四世在日常生活中的暴行,在一與兒子的的爭吵中,伊凡四世用笏杖擊中兒子的太陽穴,這一偶然的沖動致使兒子喪命。該畫具有如此強烈的感染力,以致評論家斯塔索夫幾乎每天在報紙上收集個方面的反應。油畫所描繪的驚人事件,引起了官方的抗儀。俄國圣宗務院總檢察官波畢得諾斯澤夫在給皇上的奏折寫道:“現今藝術真是不可思議,不作一點好的榜樣,卻是一些帶有批判和揭發傾向的赤裸裸的現實主義感情。費解的是畫家偏以全部真實去描繪這些事件,其用意究竟何在?為什么要畫伊凡雷帝?除了某種傾向外,找不到別的理由."該畫展出不久即被摘下,再見到它時已是很久以后的事了。
9、受胎告知 安杰利柯 1440-1450年 230×321厘米 濕壁畫 現藏佛羅倫薩圣馬可博物館
《受胎告知》是畫家在40歲左右為佛羅倫薩圣馬可修道院畫的壁畫中的一幅。畫家在這幅畫里想要強調謙遜溫和的圣母與美麗年輕、長著一對翅膀的天使的形象,人物被置身于一座羅馬式拱券結構的建筑物里,科林斯式的細長柱子,使畫中的環境顯得很古老,頗有深度,但形象的感覺還是平面的。
10、1879年8月23日,維蘇威火山爆發 1881年路易斯.?送袪枺蒸 法國 190cm×303cm 布 油彩 第戎美術館藏
畫家以強烈的明暗對比手法,刻畫了維蘇威火山爆發瞬間人們的驚恐與絕望。遠處是黑暗中爆發的火山,滾滾的塵埃遮蔽了天空和地面,更加突出了身著白衣逃難的女性。這幅作品運用古典的手法,刻畫了女人們的表情與神態,體現出古典式的理性與嚴謹。
11、纏毛線 1878年 洛德.萊頓 英國 100.3cm×161.3cm 布 油彩 悉尼 新南威爾士美術館藏
畫家沿用古典繪畫法則,以學院派繪畫的嚴謹,描繪了纏毛線的母女。年輕的母親坐在凳子上,姿態優美地繞著毛線,衣裙的表現呈現古典風格;小女孩全神專注地配合著母親,扭動著身體,一幅稚氣。萊頓以古典手法去表現生活,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并且流露出缺少真實情感表現的缺陷。
12、九級浪 1850年 I.K.艾伊瓦佐夫斯基 俄國 221cm×322cm 布 油彩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術館藏
九級浪表現的是風暴中飄泊的人們,他們棲居在帆船的殘余物上,為了生存,拼命掙扎,狂風巨浪,呼嘯而來。暴風雨中的船與人,表現了人與大自然的抗衡,表現了自然的巨大力量與不可抗拒性。畫面氣勢逼人,色彩動人,借以烘托人的大無畏精神。這是一幅關于人和自然的頌歌,使人震動,也使人動情,給人以難忘的印象。
13、阿爾卑斯山的雪崩 1803年 菲利普.盧泰爾堡 英國 109.9cm×160cm 布 油彩 倫敦 泰特美術館藏
這是一幅以嚴謹的手法描繪阿爾卑斯山雪崩景象的風景畫。畫家十分注意造型與色彩的關系,近景的暖色與中、遠景的冷灰形成對比,產生了縱深的空間感,塊狀的山巖造型及不同斜線的構圖,造成了雪崩的動感與恐怖氣氛。畫家以寫實的手法,再現了雪崩的奇異與壯觀景象,形象地表現了山崩地裂、氣勢逼人的自然威力。
14、無名女郎 1883年 I.N.克拉姆斯柯依 俄國 75.5cm×99cm 布 油彩 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術館藏
這是一幅頗具美學價值的性格肖像畫,畫家以精湛的技藝表現出對象的精神氣質。畫中的無名女郎高傲而又自尊,她穿戴著俄國上流社會豪華的服飾,坐在華貴的敞蓬馬車上,背景是圣彼得堡著名的亞歷山大劇院。究竟“無名女郎”是誰,至今仍是個謎。畫家在肖像畫上創造了一種新的表現風格,即用主題性的情節來描繪肖像,展示出一個剛毅、果斷、滿懷思緒、散發著青春活力的俄國知識女性形象。
15、入睡的維納斯 約1510-1511年 喬爾喬內 意大利 108.5cm×175cm 布 油彩 德累斯頓國家美術館藏
這是喬爾喬內最成功的油畫作品,最后由提香完成。作品中的維納斯展示出造化之美,沒有任何宗教女神的特征:在自然風景前入睡的維納斯,軀體優美而溫柔,形體勻稱地舒展,起伏有致,與大自然互為呼應。這種藝術處理不是為了給人以肉感的官能刺激,而是為了表現人的具有生命力的肉體和純潔心靈之間的美的統一。這種充滿人文精神的美的創造,是符合文藝復興時期理想"美"的典范的。
16、1503年-1506年 萊奧娜多·達·芬奇 意大利 77cm×53cm 板 油彩 巴黎 盧浮宮藏
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婦女形象。據記載,蒙娜麗莎原是佛羅倫薩一位皮貨商的妻子,當時年僅24歲。畫面中的蒙娜麗莎呈現著微妙的笑容,眉宇間透出內心的歡愉。畫家以高超的繪畫技巧,表現了這位女性臉上掠過的微笑,特別是微翹的嘴角,舒展的笑肌,使蒙娜麗莎的笑容平靜安祥而又意味深長。這正是古代意大利中產階級有教養的婦女特有的矜持的美好表現,不少美術史家稱它為"神秘的微笑"。
17、女占卜師 卡拉瓦喬 油畫 1590年 99×131厘米 藏巴黎盧浮宮
18、宮娥 委拉士貴支 1656年 318×276厘米 藏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宮
19、海倫娜.弗爾曼肖像 魯本斯 1620-1625年 79×54厘米 現存倫敦國立美術館
20、珍珠女郎 柯羅 1868-1870年 70×55厘米 巴黎盧浮宮藏
21、吹笛少年 馬奈 油畫 1866年 160×98厘米
22、向日葵 1888年 文森特.凡.高 荷蘭 91×72厘米 布 油彩
《向日葵》是凡.高在法國南方時畫的。南方陽光的燦爛令畫家狂喜,他用黃色畫了一系列靜物,來表達內心的感受,《向日葵》便是這時的代表作。畫家以短暫的筆觸把向日葵的黃色畫得極其刺眼,每朵花如燃燒的火焰一般,細碎的花瓣和葵葉象火苗一樣布滿畫面,整幅畫尤如燃遍畫布的火焰,顯出畫家狂熱般的生命激情。
23、西斯廷圣母 拉斐爾 1513-1514年 265×196厘米 現藏德累斯頓博物館
畫面上,帷幔向兩邊緩緩拉開,圣母馬麗亞懷抱嬰兒基督從云中冉冉降落。她的腳邊,跪著年老的教皇西斯廷二世和年輕美麗的圣徒瓦爾瓦拉,前者穿著沉重的法衣,用手指著圣母應該去的大地,后者目光下垂,虔敬里略帶羞怯,似在為母子倆祈禱。圣母面容秀麗而沉靜,眉宇之間似有隱憂,為了拯救全人類,她將不得不犧牲自己的愛子。小基督依偎在母親懷里,他睜著大眼睛望著我們,目光里有一種不尋常的嚴肅感,似乎他已明白這里所發生的一切。
24、自由引導人民 德拉克羅瓦 法國 1830年 油畫 260×325厘米 盧佛爾博物館
這幅畫氣勢磅礴,畫面結構緊湊,色調豐富熾熱,用筆奔放,有著強烈的感染力。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時,引起轟動。德國詩人海涅為此畫寫了贊美詩。在這以后,這幅畫還有一些有趣的經歷。1831年,這幅畫被法國政府收購,在盧森堡宮展出了數月,后因時局變化,還給了畫家本人。17年后,1848 年法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法國人民要求把此畫重新在盧森堡宮展覽。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義,此畫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動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盧浮宮。

25、拾穗 弗朗索瓦.米勒 法國 油畫,83.5×111厘米,1857年, 巴黎盧浮宮藏
《拾穗》是米勒最重要的代表作,這是一幅十分真實的,親切美麗,而又給人以豐富聯想的農村勞動生活的圖畫。從中不難看出畫家對勞動的甘苦,特別是“汗滴禾下 土,粒粒皆辛苦”的意義是有著切身的深刻體驗的。整個作品的手法極為簡潔樸實,晴朗的天空和金黃色的麥地顯得十分和諧,豐富的色彩統一于柔和的調子之中,它像米勒的其它代表作一樣,雖然所畫的內容通俗易懂,簡明單純,但又絕不是平庸淺薄,一覽無余,而是寓意深長,發人深思,這是米勒藝術的重要特色。米勒是十九世紀法國現實主義在師,他的大量的以農民題材為主的油畫、素描、版畫至今仍給我們深刻的啟示與鼓舞。
《拾穗》描寫了一個農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黃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無際,麥收后的土地上,有三個農婦正彎著身子十分細心地拾取遺落的麥穗,以補充家中的食物。她們身后那堆得像小山似的麥垛,似乎和她們毫不相關。我們雖然看不清這三個農婦的相貌及臉部的表情,但米勒卻將她們的身姿描繪有古典雕刻一般莊重的美。三個農婦的動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動作連環的美,好像是一個農婦拾穗動作分解圖。扎紅色頭巾的農婦正快速的拾著,另一只手握著麥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經撿了一會了,袋子里小有收獲;扎蘭頭巾的婦女已經被不斷重復的一上一下彎腰動作累壞了,她顯得疲憊不堪,將左手撐在腰后,來支撐身體的力量;畫右邊的婦女,側臉半彎著腰,手里捏著一束麥子,正仔細巡視那那已經拾過一遍的麥地,看是否有漏撿的麥穗。農婦們就是如此往復地勞動著,為了全家的溫飽,懷著對每粒糧食的感情,耐心而不辭辛苦地拾著麥穗。
畫面上,米勒使用了迷人的暖黃色調,紅、藍二塊頭巾那種沉穩的濃郁色彩也融化在黃色中,整個畫面安靜而又莊重,牧歌式地傳達了米勒對農民艱難生活的深刻同情,和米勒對農村生活的特別的摯愛。

26、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陸 魯本斯 佛蘭德斯 394cm×295cm 現藏于慕尼黑美術陳列館
《瑪麗皇后在馬賽港登陸》是魯本斯為法國皇后以《瑪麗.美第奇生平》為標題完成的第6幅歷史畫(共計21幅),魯本斯以半神話半浪漫主義的虛構手法將這真實人物與事件融進虛幻的頌揚環景中。美第奇家族是法國著名的名門望族,瑪麗.德.美第奇曾為法國攝政皇后。這件作品描繪瑪麗的宮船剛剛抵進賽富港,她盛裝待迎,準備接受法國最高規格的禮儀,船頭上戎裝的姑娘,身著古羅馬的服裝,伸開雙臂,表示了法蘭西的歡迎。豪華的宮船下面,許多海中女仙在拽著繩。
27、近衛軍lingxin 的早晨 (俄)蘇里柯夫 油畫 1881年 218×375cm 藏于特列恰可夫畫廊
28、阿爾卡迪的牧人 尼古拉.普桑 法國
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被認為是十七世紀法國最杰出的巴羅克(Baroque)大師。
29、晚鐘 米勒 1850年 55.5×66厘米 巴黎盧浮宮藏
看到這對在田間默默祈禱的農民夫婦,我們仿佛也聽到了遠方依稀可見的教堂傳來的鐘聲:這“鐘聲”好象越來越大,傳得越來越遠……
30、荷拉斯兄弟之誓 1784年 雅克-路易.達維德 法國 330cm×425cm 布 油彩 巴黎 盧浮宮藏
荷拉斯,是古羅馬時代的一個家族。古羅馬共和制時期,羅馬人與比鄰的伊特魯里亞的古利茨亞人發生了戰爭,但雙方的人民卻有著通婚關系。在這場戰爭中,荷拉斯兄弟被選出來與敵人進行格斗,達維德表現的正是個人感情服從國家利益的場面--老荷拉斯將武器分發給三兄弟,三兄弟伸出右手向寶劍宣誓……。畫家運用了多側面揭示主題的手法,使悲壯的戲劇性場面,具有無比的豐富性。男人的剛毅、悲壯與女人的哭泣形成對比,深化了題旨的思想性。
來源:微文周刊
地址:廣州市增城荔城街華商路一號
熱線:020-82668888
掃碼關注集團公眾號
日本无码免费视频看,另类 亚洲 图片 激情 欧美,2021无码天堂在线,欧美成人影视免费网站